竹山这位老人,在央视只“吼”了两嗓子,台下就炸开了...

2022-04-25 04:50:17


视频中的老人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这位老人了不得

他的歌更了不得

在十堰竞演《魅力中国城》舞台上

老人的这两句歌词拉开了

十堰“城市精绝”的序幕

让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

《魅力中国城》十堰“城市精绝”环节,贺书清带来的官渡民歌率先登场


老者名叫贺书清

是咱们竹山县官渡镇的民歌王

他所唱的正是我们所熟悉的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渡民歌


相信有不少人好奇

十堰的文化特色有很多

为何会挑选官渡民歌登上央视舞台

官渡民歌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今天就跟着堰堰一起走进官渡

走近这位民歌王

一起探寻官渡民歌的魅力吧~


官渡,这座位于堵河上游的风情古镇,与陕西、重庆接壤,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古代巴人和庸人最早开辟的一片家园。



官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为官渡民歌的形成,建立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自四周经商的人汇集于此,也渐渐将各自的民歌民俗带到这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兼收并蓄的官渡民歌。


起源与传说

官渡民歌

民歌是如何在官渡产生

现在恐怕连传承人也很难说清

若要深究官渡民歌的伊始

在官渡,则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贺书清告诉记者,秦始皇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在官渡这里召集了很多人干活。这些活很重,农人们劳作很闷,于是在观音老母像前诉苦。观音老母下凡看到些农人很辛苦,便用丝线系到农人扁担上面,这些农人就会唱歌了。



从官渡民歌产生的传说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发展留下的历史印记。简明质朴、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民歌,无疑是官渡人减轻生产、生活压力的最好方式。

曲目繁多

官渡民歌

官渡民歌是中国农耕文明历史长河中,官渡人创造的一种具有地域性质的古老的民间演唱艺术。


按照不同曲目,官渡民歌可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历史歌、仪式歌、新民歌六大类,它时而婉转悦耳,沁人心脾;时而高亢浑厚,气势磅礴;时而粗矿奔放,朴实大方,可谓百转千回,唱腔百变。


官渡民歌——“薅草锣鼓”


巫山“薅草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据传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

 

如今,薅草锣鼓这一巫文化的典型代表,却在竹山官渡,以官渡民歌这种特别的形式传承了下来。

继承与保护

官渡民歌

2006年,官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官渡民歌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保护,但目前,在官渡镇能唱上百首民歌的歌手大多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如今在官渡镇,你已经很难轻易听到曾经随处可遇的歌谣。


贺书清这样的老人


为了保护民歌,找出更多能唱、会唱的人,竹山县连续举办了五届秦巴民歌大赛,以此来更好的保护和弘扬官渡民歌。


第五届秦巴民歌大赛现场


第五届秦巴民歌大赛现场


大赛表演者风采


大赛表演者风采


大赛表演者风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它难以成为万众追捧的“流行”

但也自有它难以掩盖的光芒


像官渡民歌一样

十堰还存在着许多优秀的地域文化

多一份了解,便是多一份保护

文化丰富的城市

才更富有魅力


招商电话:8616731 新闻热线:8011110

来源:十堰广电 《文化十堰》

小编/朵朵  责编/寒梅 编审/杜树人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堰堰的工资就涨五毛!

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珠三角传统民歌爱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