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的音乐 在远方歌唱

2022-07-02 18:27:50

     有根的音乐 在远方歌唱

         ——陈辉权和他创作的音乐

     文:李广平

 


 

兄弟我年轻的时候学习填词,居然第一次获奖的填词作品就是粤语歌词作品。那时是二十五年前的1991年,在一次填词大赛中我填写的兰斋先生作曲的《敦煌梦》(原词陈小奇)获得铜奖,我填写的歌词叫《昭君怨》,她给我带来的是5000元的奖金,我用这笔钱购买了我的第一台彩色乐声电视机,彻底粉碎了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我女儿她妈所说的“你连电视机都买不起还想结婚?”的预言!哈哈!那时候的音乐比赛奖金真高,有点吓人。

 

       讲陈辉权的故事必须从粤语歌讲起:虽然粤语歌逐渐式微也是事实,但是,香港以一个城市之力,在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占据过辉煌的一页,却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仅仅在流行歌曲的写作编配,演唱录音方面以粤语歌坛的音乐人为师,也在唱片营销版权经纪方面从香港学到很多商业机制方面的成功运作经验。我对粤语歌曲的爱,全部体现在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里面了:《青山遮不住歌从香江来》,所以我到现在依然经常听粤语歌。


 

       在广东歌坛,陈辉权最先出道的时候,就是组建了一只粤语歌的民谣摇滚乐队:丰收乐队;他和梁天山都是乐队的主力:一个是主音吉他兼作曲主唱,一个是乐队贝斯手兼填词和歌曲监制;他们的师傅王文光老师是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毕业的中国最早从事流行音乐乐队指挥和编曲制作的大师级人物之一;所以,来自珠三角最富裕地区顺德的陈辉权和梁天山是最广东最粤语的音乐创作人。几年前,陈辉权兄端出他一盘精心配置的粤式美味佳肴《音乐大厨》,我还是品得有滋有味的:这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美味,和港式的口味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更原味、更正宗、更草根、更质朴。《老婆靓汤》的温馨家常,简直就是抓住了粤地文化的精髓;《唔得返顺德》的豪迈气概,透着珠江三角洲人的强悍与精明;《不死鸟》的“黄花岗"英雄气质,是近百年来广东革命风云的再现,这个题材,实在值得广东人大书特书!这种歌曲,是香港人不可能想到不可能写出来的作品。其他还有许多歌曲,有想法,有特点,品位端正,营养丰富,值得细细品赏;所以,陈辉权兄和梁天山兄的气魄与眼光,让我感奋!这两个”可怕的顺德人”,在音乐创作上的有野心与狂放的想法,我佩服。不过,他们内敛的气质和做法,有点赶不上这个喧嚣的时代,相比较他们那些老乡在生意场的辉煌战绩,我还有许多的期待。

 

                       

 

然而,要走向全国,广东音乐人还必须创作普通话歌曲,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陈辉权创作的另外一批歌曲:站在故乡的淡水河创作的歌曲,去远方采风创作的“新疆风”流行歌曲,以及他自创的城市电子风格的歌曲,等等。作为祖籍广东顺德的陈辉权是一位集作曲、编曲、吉他演奏于一身的全方位音乐制作人。我最早关注他的歌曲,就是那些质朴动听充满亲情和乡情的乡村摇滚风格的歌曲。比如《不再说永远》《爸爸的背影》《星光篝火俏女郎》;而其中他作曲的《淡水河》(由程闯演唱)更让我百听不厌:这首歌曲的风格,其实和李海鹰名作《弯弯的月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对古老文明的咏叹与伤怀,虽不乏温情与深爱,但也有批评与惋惜;而《everyday 每一天》(由“中国力量”演唱)等歌曲活生生把“中国力量”变成了一只超级的中国式偶像组合,风靡全国万千歌迷,获得音乐界专家的好评;《EVERYDAY每一天》也成为内地第一首中文电子舞曲,风靡全国及海外华语地区。而由他编曲的大量歌曲,如《我们的声音》等,或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或柔情如水、深情感人,有锦上添花、先声夺人的效果,获得许多创作音乐人的信任。


 

他和梁天山创作的歌曲《羊角花又开》(刘惜君演唱),是一首纪念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心理治愈系歌曲,是他们2010年去灾区采风后的心血之作,一经推出旋即横扫各大音乐排行榜并位列前茅:这首歌曲不仅仅旋律采用四川羌族民歌的调式和一些片段式采样,天衣无缝对接进流行感觉,让人悲而不伤,沉郁苍凉却明亮温暖,刻骨铭心的思念借助花儿的飞翔,满布那山间的每一个角落;实在是刘惜君演唱的最佳的代表作;同时我也认为是陈辉权和梁天山最佳合作的一首佳作,算作代表作也可以。


 

2011年,我们一起去新疆采风,那次回来,阿权兴奋不已,他对我说:我可能前世属于中亚地区的人,他们的音乐旋律,我一听就入脑入心入肺,就感觉是上辈子已经听过很多次一样。一路上,他细心揣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人不同的音乐旋律的发展与走向、各种不同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的音乐表述模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广为吸收,默记于胸,是个非常有心的采风人。回来后(其实我估计在路上他已经写了很多旋律),他给我和梁天山以及赵小源很多首不同的旋律,我们填词后唱出来,我感觉真是首首动听,曲曲迷人。我特别喜欢他和梁天山合作的《帕米尔的微笑》以及他和赵小源兄合作的《莎车姑娘》,前者深情,后者热烈,都是一样的感情浓郁、旋律简洁却迷死人不偿命的好听;《帕米尔的微笑》如果不是因为歌手李东信太像刀郎的声音,我觉得还会流传的更为久远,太多人以为是他是模仿刀郎的演唱,而不去关注这首歌曲本身的美和不一样的优雅浪漫气质。《莎车姑娘》的聆听感受则像塔里木河一样,热情而深沉,缓缓流动,静水流深,“十二木卡姆,故事都很长”。


 

对广东本土的音乐素材,比如粤曲粤剧的名家唱段,他自然是谙熟于心了然于胸,这从他新世纪音乐风格的作品专辑《风月西关》就可以明显听出他的涵养;就是客家山歌,阿权也是情有独钟,反复揣摩学习。他和陈树合作写过一首《请到客家来做客》就很有客家山歌的神韵。去年的一天,歌手廖芬芳约我写一首企业歌曲,是东莞市客商商会的会歌;我脑子一发热,决定写一首大气昂扬又有文化品位的企业歌曲,为的是要写一首不仅仅客商喜欢,客家人也认同的好歌才对啊。于是《我是客商人》横空出世,反复听来,我个人认为,虽也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商精神的描述有一点点生硬,但整体说来,这是一首多么庄重大气、意气飞扬、美轮美奂的好歌啊,最妙的是她是多么的好听多么的妥帖多么的美好而有人情味啊。当然,芬芳的演唱也是既有山歌的灵动飞扬,也有流行歌曲的细腻与温馨。作为一首企业歌曲,我也算是对得起良心了,哈哈。文章写到这里,阿权从微信传来两个小视频,是他和梁天山新歌《四季花城》正在广州珠江新城拍摄广场舞的情景,看来,又一首倾城之热的大作即将诞生。


 

(陈辉权和他合作最多的词作家、歌曲监制梁天山在一起。)

                           【

 

   阿权小时候是个绘画神童,从小获奖无数;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因此他拥有的艺术想象力是奇幻唯美的;他对色彩和声音的敏锐感觉超乎常人,你从他的新疆作品、西南少数民族作品的吸收和化用就明白:他对作品有整体的设计感,对和声的运用、旋律的走向,有着细腻的细节设计和描绘;他对民族音乐与现代时尚前卫音乐的结合,就很有绘画的调和感;他对古老的粤语声韵的痴迷,也可以看出他的用心:对一种古老文化的传承与温情,他是用具体作品作出致敬行为的。他正在从事一项业余的工作:用粤语朗读古典诗词,配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为的是给孩子们听听,这才是古典文化的魅力,这才是祖祖辈辈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阿权的音乐是有根的音乐。他扎根于南中国思想观念最新潮、行动力最迅速、资源最丰富、人气最旺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一颗敏感的、极富艺术想象力与吸收力的心灵,从故乡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文历史中吸取灵感,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而绚丽的图景;他音乐里的中国色彩和个性化的中国民间旋律,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古老的旋律因为他神奇的运用而焕发出新的生命。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美国的乡村音乐、摇滚、电子音乐的熟练运用显示了他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宽广视野和融合能力,也因此增加了他音乐的厚度和重量。《风月西关》就很能体现他在纯音乐思维方面的探索和追寻。他在粤语歌方面的创作,让他赢得了“音乐大厨”的美称;同时,他承继了他的师父王文光的音乐之路,与词作家梁天山、著名粤语歌创作歌手陈丹虹;粤语歌填词新秀抬山李培、维谷谷、双喜明、三本目等人亲密合作,出手一首首新世代的粤语佳作。

 

有根的人其实是幸福的人,因为他背靠巨人之肩膀,脚踏实地,眼观八方,因为他有胸怀会吸收敢吐纳,所以他的创作必是有活水之源泉,有灵动之思路,在民族的基础上采取拿来主义,这样的创作,何愁没有出头之日?只是机会而已。阿权的歌曲让我听到了许多他背后蕴涵的声音:他精心雕琢的音符,他真诚的创作气度,他日益成熟的创作技巧,都显示了他作为南方流行音乐未来代表性人物的端倪。我今天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听了他和天山合作最新创作制作的粤语歌《诗与远方》,听得我热血沸腾激情彭拜,那种年轻时候的血气方刚和梦幻理想,仿佛一下子又满血复活回到我的身体里;而他在演唱方式上的与时俱进精雕细琢,(现在还在上声乐课的音乐人有几个)更是让我讶异;再听听他用普通话演唱的《当你老了》已经完全没有当初发音的诘屈聱牙,代替的是一种醇厚纯熟的声乐美音,这点让我很是佩服。

 

      在一个众声喧哗、日益浮躁的市场化社会里,我们在面对自己的音乐梦想时,往往会黯然神伤,如何把自己的音乐理想与现实情怀结合起来,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与良知的音乐,将是我们一直面对的难题。阿权用他数百首歌曲在走他自己的路,他用他那双学过美术的眼睛去观察社会,写出了一批有故事的、有画面感的、有生命力的、有自己的精神体温的佳作:虽然有些歌曲没有流行全国,但却是迟早的事。我不奢望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我希望他细水长流,做一个有爱、有关怀、有选择、有坚持、有目标的优秀的作曲家。我在遥远的北京祝福他!

 

                       

 

          2016123日星期六,北京。

 

 

 

 

 

 

 

 

 

 

 

 


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珠三角传统民歌爱好组